晶圓級封裝(WLP)是一種以BGA技術(shù)為基礎(chǔ),又經(jīng)過改進的CSP先進電子封裝技術(shù)。其主要特點是封裝與測試均直接在晶圓切割前完成。根據(jù)引線方式不同,又將其分為扇入式(Fan-In WLP/WLCSP)、扇出式(Fan-Out WLP/FOWLP)。與傳統(tǒng)封裝技術(shù)相比,晶圓級封裝的成本更低、散熱性更好、體積更小。除此之外,晶圓級封裝的另一個優(yōu)點是作業(yè)過程采用批次性處理方式,晶圓尺寸越大時,芯片封裝的效率就越高,封裝成本也就越低。 扇入式封裝(Fan-In WLP/WLCSP):完全遵循晶圓級封裝的基礎(chǔ)工藝流程,封裝作業(yè)完成時,芯片與封裝體面積尺寸比例為1:1,適用于低I/O數(shù)量以及芯片尺寸本身較小的工藝。 扇出式封裝(Fan-Out WLP/FOWLP):由于該類封裝需通過RDL的方式將部分Bump引腳拓展至芯片外圍,故需要先對晶圓進行劃片分割,將獨立裸Die重新布局至新的晶圓內(nèi)(重構(gòu)晶圓),由Molding工藝形成新的封裝體,再通過重新布線及Bumping工藝,實現(xiàn)引腳外延以達到容納更多I/O的目的。 除此之外,在FOWLP基礎(chǔ)之上,又衍生了多種集成度更高的封裝技術(shù),如InFO (Integrated Fan-out)、FOPLP(Fan-out Panel Level Package)等,此處不做贅述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(guān)資料。
下文將以1P1M/Solder bump結(jié)構(gòu)為例,簡單說明晶圓級封裝的工藝流程。在此之前,先對相關(guān)專業(yè)術(shù)語進行如下說明: 根據(jù)已知的1P1M/Solder bump工藝要求,由內(nèi)向外依次逐層按照工藝流程進行作業(yè): 目的:1. 將掩膜版圖形轉(zhuǎn)移至晶圓表面,獲得濺射種子層(UBM)所需的CD開口。 2. 生成鈍化層(passivation),作為后續(xù)工序的保護膜。 工藝原理:通過在Wafer表面涂覆PSPI后,進行紫外線曝光,在特定光線通過后,膠體特性發(fā)生改變,再通過顯影-固化工藝,獲得所需要的CD開口位置。 特別注意的是,這里使用的PSPI為通常所說的光刻正膠(Positive Photoresist),其特性是經(jīng)過曝光后,在受到光照的位置特性發(fā)生改變,其他位置不受影響,顯影操作后,溶解光照位置,在其他位置形成所需圖形,從而達到工藝目的。 與之相反,光刻負膠(Negative Photoresist)則是保留光照位置,顯影后溶解其他位置,達到工藝目的。 PSPI光刻工藝流程: PSPI涂覆&烘烤: ●通過光阻噴嘴將光刻膠輕輕涂布在晶圓中心位置后,真空吸盤帶動晶圓緩慢轉(zhuǎn)動; ●施膠達到標定膠重后,由轉(zhuǎn)軸帶動吸盤逐漸加速,利用離心作用將光刻膠旋涂均勻,直到布滿整片晶圓; ●由于離心力的作用,晶圓上殘余光刻膠會聚集在晶圓的邊緣部分,形成帶有一定高度的污染,導致后續(xù)工藝難度增加,故需要使用有機溶劑進行晶圓洗邊及背洗操作; ●涂布作業(yè)完成后,使用真空加熱塊進行前烘烤以預熱光刻膠,去除光刻膠中的水分,并增加與晶圓之間的附著力。 注意: 1. 影響光刻膠厚度的主要因素是轉(zhuǎn)速和光刻膠的黏度,黏度越高,轉(zhuǎn)速越低,光刻膠的厚度就越厚。 2. 文中所列涂覆辦法為濕膜光刻膠的作業(yè)流程,而實際生產(chǎn)中,除濕膜光刻膠外,干膜光刻膠也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。干膜光刻膠一般使用方法可采用壓膜機一次成型,而且顯影流程不需要使用顯影液,可大幅度減少處理時間和成本。對于部分設(shè)計中含有孔洞的產(chǎn)品來說,干膜光刻膠不會侵入孔洞內(nèi)部,具有便于清理的好處。但反過來考慮,濕膜光刻機又具有分辨率高,價格成本低廉,顯影與刻蝕速度更快等優(yōu)勢。 曝光&顯影&固化: ●特定波長紫外光穿過掩膜版及縮圖透鏡后,照射在晶圓相應位置,根據(jù)掩膜版的圖形改變晶圓表面部分光刻膠的特性。 ●使用顯影液溶解對應光刻膠,將掩膜版圖形復制至晶圓表面 ●PSPI工藝中,顯影后需使用多段式時溫曲線進行烘烤固化操作去除水汽,并使保留光刻膠與晶圓更好的結(jié)合在一起。 工藝原理:根據(jù)物理氣相沉積原理,通過將高純度的金屬材料置于真空室中,然后使用離子束、電子束或者高能粒子來撞擊金屬材料表面,使其發(fā)生濺射,產(chǎn)生大量微小的金屬顆粒,這些顆粒會沉積在晶圓表面上并逐漸形成金屬薄膜。 特別注意的是,在執(zhí)行濺射工藝操作之前,需要先對晶圓進行清洗工作,以去除晶圓表面來料時可能攜帶的沾污,并消除潛在環(huán)境靜電風險。清洗后仍需要在氮氣環(huán)境下進行烘烤,以去除水汽對濺射作業(yè)時的影響因素。 濺射工藝: 目的:PR光刻與第一層PI光刻作用類似,在UBM層上方電鍍銅層的主要目的是使其作為焊盤的材料,用于連接芯片和外部電路板。該層銅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可靠的焊接特性,能夠有效地提高芯片的連接可靠性和耐久性。同時,銅材料還能夠提高芯片的散熱能力,從而有效地降低芯片的溫度和功率消耗。 工藝原理: ●PR光刻:與第一層PI光刻類似,但由于后續(xù)工藝為銅層電鍍,所以工藝中將正膠替換為負膠,在曝光顯影后無需進行固化,而是在電鍍后進行去膠操作; ●電鍍:在UBM層上方涂覆一層導電漆,通常被稱為釬料,用于芯片與外部電路板之間的連接。然后,將晶圓浸入含有銅離子的電解液中,并將釬料作為陰極,使銅離子在釬料表面還原,形成一層均勻的銅層。 PI光刻&電鍍: ●完成電鍍作業(yè)后,顯影所預留的用于結(jié)構(gòu)成型的光刻膠仍然處在晶圓表面,故需要使用藥液噴淋的方式進行除膠,以去除多余的光刻膠,藥液除膠完成后仍需清洗晶圓表面,以徹底清除殘余膠絲、沾污等表面雜質(zhì),下圖為除膠完成后表面狀態(tài)。 注意:UBM此時處于完全連接狀態(tài),連接電路則必然短路! ●針對電鍍后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多余UBM,通常需要使用腐蝕工藝去除。去除方法通常是使用化學溶液,將多余的UBM材料溶解掉,以保證焊盤的形狀和尺寸符合要求,達到工藝目的,下圖為腐蝕完成后表面狀態(tài): 目的:在焊盤處焊接solder Bump或銅柱Bump,用來做后續(xù)Flip Chip工藝連接基板電路的焊點。 工藝原理:在焊盤位置涂覆助焊劑,在其對應位置放置錫球,利用Reflow將錫球焊接至焊盤位置。 目的:按照具體產(chǎn)品的工藝要求,將晶圓磨劃至需求厚度,然后將處理完成的晶圓經(jīng)過切割,分離成單獨的成品芯片。 減薄工藝原理(工藝流程): 1. 正面貼膜,保護晶圓正面在減薄過程中不被損傷; 2. 背面磨片,根據(jù)工序需求,使用對應參數(shù)的磨輪進行背面研磨及拋光(部分產(chǎn)品無需拋光); 3. 解UV及撕膜,對晶圓正面進行UV照射后,撕去正面保護膜。 劃片工藝原理(工藝流程): 1. 背面貼膜,保證劃片過程穩(wěn)定,劃片后芯片不會散落; 2. 保護液涂布,保護晶圓正面在切割過程中不被損傷; 3. 激光開槽,將劃道金屬層切割分離; 4. 水清洗,清洗涂布在晶圓正面的保護液及過程沾污雜質(zhì); 5. 切割劃片,將晶圓沿切割道進行分割,使晶圓分離成為單獨的一顆顆芯片。
屹立芯創(chuàng) · 除泡品類開創(chuàng)者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聯(lián)系我們
電話:4000202002; 13327802009
地址:南京市江北新區(qū)星火北路11號
官網(wǎng):www.3-better.com
郵箱:info@elead-tech.com